新闻动态
 
首页
 
芬芳桃李
教育教学
学院动态
作品赏析
学生管理
就业天地




 
 
站 内 搜 索
关键字
 
湖北省通城县隽水镇宝塔大道558号(白沙咀)-电机厂往麦市方向前800米
邮编:437400
通城各车站乘车即到
0715-4351709
王老师
监督电话:13907244448

南鄂电子商务学校 是一所集大、中专学历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综合学府,是县扶贫办、劳动局、会计局、经贸局、科技局、技术监督局等职能部门指定的技术与技能资格鉴定考试培训中心。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鄂南明珠-----通城县银山大道和宝塔大道交汇处,交通十分便捷。学院背倚省级森林公园---通城九宫山锡山风景旅游区,西临穿城流过的秀水河和隽水河,东眺幕阜山余脉,北对武长公路106国道,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有全、兼职教职工52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设施齐全,校园空气清新,环境舒适,风景秀丽。
  学校下设成教函授部、高教自考部、中职培训部,开设有计算机、电子电工、电子商务、会计、模具设计与制造、广告装璜、学前教育、家电维修、法律、行政管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专业,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使教育面向平民的教育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环境优雅、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优良,就业前景广阔等优越条件,实行“中专—大专(专、本科)”一条龙的办学格局。全面推行“中等和高等教育”、“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教育同步进行”的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原则,“做、学、教三者合一”的目标教学模式,培养各类中等和高等技术人才,本着“宽进严出”的办学思想,凡就读大专、本科学生参加全国统考,成绩合格颁发相应主考院校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学历,享受普通高校同层次毕业生同等待遇。就读中专技校的学生由省教育厅或省劳动厅颁发毕业证,毕业生可申办职业资格证,并享受学院推荐就业待遇。
学院是省“雨露计划”培训基地、“阳光工程”培训示范基地及技能就业培训定点机构。坚持“阳光、雨露、技能”就业三大工程齐步走,尤其是雨露计划扶弱济困,责任与意义重大,它是国家专门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的一项劳动力转移,实行培训就业的脱贫工程。在十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为市县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了近万名优秀技术人才,其中培养贫困学员2200余人,为贫困生减免学费360万元,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先后被定为“湖北省家电与信息产品技术指定培训学校”、“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ATA考试站”、“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城辅导站”。曾荣获“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学校”、“全国民办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民办教育十佳培训学校”“湖北省电子信息培训先进单位”......
更多

您当前所在位置:网站首页 - 校园生活 - 学院动态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退休干部黎时忠老先生在我校的讲话
关于文化和对联问题在电子商务学校的讲话
(摘要)
记录整理
退休干部黎时忠
 
 
早就听说,你们这所民办学校办的很好。这次你们学校开展十年校庆活动,才真正知道名不虚传。你们学校为举办十年校庆作了几副对联,交你们的名誉校长余启明先生审查,他要我重作一下,并把学校简介给我,于是我根据简介作了一联:十载丰功,报国不忘民办教育当表率;千秋伟业,读书牢记自强精神作先锋。事后,你们的王校长和余启明先生到我家请我来学校讲一讲学校如何加强文化建设,特别是对联诗歌方面的问题。学校这样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余主任(原县委委员、科委主任)与我又是老同学老朋友,所以不好推却,只好来讲一下。余主任是老牌武汉大学毕业生,我虽是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但只是一个老中专生,讲错了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由于文化建设的内容非常广泛,仅凭讲一次或几次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从退休以来亲身接触到的几件具体事入手讲一讲文化建设和对联创作。我讲四件事。
一件是2003年,一位从台湾来的老先生,住在县里宾馆,他从台湾带回自拟的一边对联,在通城征了半年,收到征对联五六十边,他都不满意。有一天玉立砂布厂办公室负责人,拿着这位先生的一边征对联到我家告知上述情况,并说这位先生要回台湾了,要我想办法对上,不失通城的面子,我面情难却,思索了两天交了差,玉立砂布厂办公室负责人,事后对我说这位先生比较满意,并受这位先生委托送我一只大瓷盘,瓷盘上刻写了这副对联,留做纪念。
二件是2007年,我受通城县委县政府委托,以李自成通城研究会的名义,带队出席国家在陕西省米脂县(李自成的家乡)召开的李自成殉难四百周年高层文化论坛会议。会上有三点值得介绍一下:一是我作了一嵌名联,有通城的书法家写好,递交论坛:“自由闯起,北战南征,曾经骋驰闯天下;成以王终,风悲雨泣,休论短暂王帝终”(嵌了李自成和闯王的名字),为论坛争了色,为通城争了一点名。二是这次论坛自始自终把文化放在首位。报到的那天晚上举办了三万人的篝火晚会,会上唱的、跳的、舞的、全是陕西和米脂的地方文化,所表演的节目如民歌、舞蹈、服装看了后有如回到了唐宋明清时代的感觉。李自成当年在米脂建的行宫(仿北京故宫的一部分)保存完好,装修一新,第二天在行宫前表演的文艺节目,全是李自成当年起义时的情景,让人过了一次明朝时期风土人情、战争文化的瘾。三是会上参观之处,全是文化景点,如姜氏庄园,就是三四百年前的民间皇宫,民国总统徐世昌在米脂的题词,二千年前年貂禅住的窑洞等等。
三是2007年12月,宝塔村企业在全县开展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征联活动,他们要我来主持评审,我受县委李甫平书记的委托主持了这次评审活动,一个月期间收到了对联上百副,我本着只认联,不认人的原则,评出了最优秀的对联十副。既体现了对联作者的创作水平,更体现了宝塔村企业对企业文化的大力宏扬,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企业上了一个新台阶。我在这里念一下所征集的十一副对联。(略)
四件是今年八九月份,我们县著名的瀛通电子,在县内外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征联征诗活动。起因是中学教师黄瀛海从下海打工到自己研制手机耳线成功,于是办厂发了大财,在锡山购买了林业宾馆,将宾馆建成瀛通文化苑,全部用高品位材料装修,必须用高质量的联诗装点。收到诗联二百副,仍然要我主持评审,我仍然本着只认联(诗)不认人的原则,在李书记指导下,评出了九副对联四首诗。目前文化苑装修基本完成,这些诗联嵌刻在苑内各处景点之中,走进这个文化苑就走进了一个文化的世界,说确切一点,一个古文化的世界,这个文化苑不仅是我们县最有文化品位的宾馆,而且是全市最有文化品位的宾馆,主人黄瀛海等同志不仅是通城企业的佼佼者,同时也是通城文明建设的佼佼者。我在这里将这次征集的佳作念一下(略)。
上面这几个具体事例概括起来说明这样几点:一、文化建设已经成了中国社会的热潮。我们国家是个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国家,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是重视文化的。比如唐宋时期就是中国诗词的顶峰时期,每一代中国人,特别是现在的学生包括你们在内,都能够背诵好很多唐诗宋词。明清小说也是中国小说的鼎盛时期,中国小说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都出现在这个时期。对联从唐朝产生以来,一直在向前发展,解放前读书的学生,对联就是必修课。解放前的国民政府时期就出了不少的文化、国学、国画大师。如陈寅恪(精通十七种文字)、胡适(外交部长有三十六个博士头衔)、徐悲鸿是中国画马第一人、齐白石是木匠出身的国画大师等。民国时期四大小说家梁启超、鲁迅、张恨水、沈丛文,他们都著作等身,据说张恨水左手同人下棋,右手在写小说,他同时可写四本小说,着说明他一心可以多用。仅举这些就足以证明中国文化传统过去是多么辉煌,而1949年解放后在极左路线的统治下,至1978年中国五千年文化被坏殆尽,荡然无存,远的不说,就说通城的巴陵戏是全国100多个地方剧种之一,1956年湖北省戏剧会演,江泽民、潘云霞演出的夜梦冠戴获得了一等奖,受到了当时全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的接见,文化革命中江泽民潘云霞打成黑帮,在街上扫街,戏剧、道具、剧本全部一火烧了。麦市的江田大屋是通城最好的花园式民居之一,屋内字画上百幅,大门一联:三万里风斯下,五百年王者兴。解放后被改作粮管所拆了。1978年后国家走上了正轨,拨乱反正,文化建设又在全国开展起来了,特别是近几年已经出现里热潮。文化兴县、文化兴企、文化兴家已经形成了共识,正在变成具体行动。上面我讲到的四件事正说明了这点。我在崇阳工作 的十五年前在全县文化工作会上讲:“近期看经济,长期看教育,永久看文化”现在这话得到了证实。1995年我收集整理清朝咸丰年间黄少谷到安徽绩溪县当巡司是写到诗集时,就到了绩溪县去了一趟。绩溪县是现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家乡,我去了他家所住的龙山村参观了,龙山村后为龙山,前是狮山,这里从唐朝后,朝朝出宰相,代代出京官,明朝大宰相胡宗宪胡富建的祠堂,石牌坊保存完好,现在都是参观景点,二三十元一张的门票。祠堂上下五重,光穿雕画就有几百副,天井里栽的望春花树是明朝日本的贡品,皇帝赏赐给胡宗宪的,原来每年开一次花,文化革命中中不开花,1978年后每年开两次花,你说奇不奇?我们1995年去时,看到这个村除了保护古文化,又在大兴现代文化,简直不可想象。又比如,我们在坐的余启明先生,他坚持天天在家练书法,他屋里就挂上了自己写的字。自成一体,十分有味,十分可喜。
总之,文明兴县、兴企、兴校、兴家,正在大力向纵深发展,不要几年十几年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那些有识之士,有能之人,有才之者将会捷足先登,大有用武之地。
二、文明建设与企业建设、学校建设是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一个好的领导者,一个企业能人,一个学校的办学者在抓好本职工作、企业、学校的同时要抓文化建设,在上面讲的四个事例也说明了这点。宝塔村企业是全省的先进单位,他们年产值过亿,年收入达千万,他们就想到搞征联活动提高企业文化品位,瀛通电子是全县最好的高效企业,他们就想到建立一个文化苑,你们学校举办校庆十周年,就想到作一副好的对联,学校办得很好,还想到要我来讲文化、对联创作问题,提高学生们走向社会后的文化功底。现实是这样,古往今来也不例外。我再举  历史上的例子,中国科举制度产生在隋朝,至清末出了十万进士,292名状元,清末张塞他中了状元之后,光绪皇帝问他有何抱负,他说,我请求皇上不要封官,我回家以实业报国。果然他回家在南通和上海等地办起了中国第一个纺织厂、第一个造船厂、第一个面粉厂等等,员工达到二十万人,他用企业收入办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第一个博物馆,第一个女红学校、第一家企业报馆、第一个企业剧团等等。他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开始作了这样大的贡献,死时交代墓碑只能一尺五寸高,上只刻“南通小装之墓”六字,并交代不要人惊动员工,不要人送葬,可人们感恩他,送葬队伍达十多万人。第二个是民国大企业家张静江,小时候帮隔壁人家打火,跌断了双腿,他坐着轮椅办企业一生,做丝绸生意,他是浙江南浔镇人,这个镇当时比我们北港镇还小,只有一万多人,民国时期这个镇曾经向世界宣布过“无穷人”,因为以许静江为首涌现了“四象八牛,七十二狗”(财产过10个亿的为一个象,一个亿的为一牛,半个亿的为一狗),镇上所有的穷人都在他们那里打工,不能打工的由他们拿钱养起来,孙中山搞革命的经费大部分来自许静江提供的,他的丝绸生意做到了欧美和世界各国,经常是一轮船丝绸出国,了轮船光洋回家,他主要办了两件事,一个是剧团长期在外国免费演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宣传他的企业;二是办了一张有世界影响的企业报纸,成了各国企业家企业人员争相阅读的精神食粮。他把自己搞富了,把十万员工搞富了,又带动其他的象、牛、狗把南浔镇搞富了,他当时有一个很好的观点叫“先富带后富”与我们现在提出的口号一拍即合。并经常说只有这种办法才能把中国搞富,靠打地主分田地只会越来越穷。解放前夕,他由香港去了美国,而南浔镇解放后短短28年成了全国最穷困的地方之一,全镇都成了穷人。原来不准宣传许静江,现在南浔镇建了他的纪念馆,恢复了他的名誉。
三、文化建设的门路大得很,但当前不少地方把对联这个文化传统作为建设的重点。上面我讲的四个事例已经不言而喻了。文化的内容涵养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服装文化、饮食文化、花卉文化、字画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等等,真是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但目前有文化品位的单位和个人大都比较看重字画,而字画里又把对联作为重点,因为,一是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世界上除了中国和华人地区,其他国家和地区绝对没有;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就是对联摆在第一位,比如中国古典小说中没有一部没有对联,现代小说中大多数也有对联;三是对联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是那些特定生活之中,比如过年、结婚没有哪一家不贴对联,这个独特的文化每一个人不陌生,只会十分熟悉,也许你就是对联的亲自制作者,也许你是年年的欣赏者,一副好的对联就能留芳百世,经久不衰。这里面的具体事例很多,在座的每个人都能讲出许多许多。
四、文化建设的积极参与者,特别是那些有文化底蕴的能人,名人的地位正在提高。例如中国国画大师齐白石,1952年他在中国书画院,就开始整他,要他搞思想改造,当时书画院的人员都不敢接近他,孤身一人,无人照料,有一个女职工看他可怜,主动把他接到家里,拜他为义父,齐白石受了感动,每天给她画一副画,文化革命她把画藏到乡下,现在香港拍卖会上,每幅画少则上百万,这个照顾齐白石的女职工一举成名了,成了亿万富翁了。去年宝塔村企业征联和今年瀛通电子征联有一个40岁上下的年青人两次获奖一了解他叫李红卫,大坪乡人,原来是县电机厂职工,得病在家治疗了几年,坚持自学对联创作,病好后电机厂垮了,他到广东打工,每月才千把几百元,他所在合资厂老板前几年开展文化建设在全厂征集对联,厂里一千多名员工,一百多名大学生,唯他的一副对联被评上一等奖,奖金五千元不算,立即把他由一个普通打工仔,提为文秘主管,月工资5000元。一副对联让他一举成名,改变了他的人生之路。瀛通文化苑将所征到的诗联,刻在各景点之上,在武汉请书法家誊写,一副对联的润笔费就是二三千元。这就充分证明搞文化工作是大有前途的,特别是象你们这些青年学生在学校学到一技之长,如电机厂那位姓李的一样,又有对联才能,说不定今后也能被哪位老板看中。伯乐是有的,就看你是不是千里马,要做千里马就要从再要从现在起下功夫。
   下面再简略讲一下对联创作问题。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传统文化。解放以前(1949年前)是学生读书的必修课,我解放前读四年私塾,老师就教过对联,也学过对联。
对联产生何时?原来以为产于五代时期,蜀后主孟昶过年写的一副对联“新年纳余庆,佳节号早春”。上世纪末国家要求全国各地搞对联集成,湖北卷在调查收集对联时,于鄂州发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房弟奉王,在鄂州时曾在一个庙里写过一副对联。这样就将对联产生的年代提前了三百年,即产生于唐朝李世民时期。所以在湖北卷撰编成功庆祝会上约我作了这样一副对联:
挖出一联建奇功,对史提前三百年存据;
集成万对留伟业,联坛启后千秋事有源。
附带说几句:湖北卷已出版,收入湖北古今1500余人的对联五万多副,人平约四副,其中收入我的有47副,为全省之最。为了助兴,我在这里念一副孙中山见张之洞(湖广总督)的对联,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来想见张之洞,递上一个名片,张之洞想观察一下孙中山的才学,在他的名片上出了一边对联:
持三寸贴,见一品官,白身何能称兄弟
交孙中山,孙中山看后马上对上:
读千卷书,行万里路,布衣可以傲侯王。
又叫门卫递给张之洞。张之洞看后,兴奋不已,马上在总督府开中门迎接。果然,孙中山后来当了民国总统。
同学们关心对联如何作?留待以后再详细讲,我今天只概括讲几句:
不按平仄对仗即联律的不是对联。对联有固定格式。不容变更。
不含蓄、不生动的不是好对联,或者说称不上对联。不切事,不符合实际搞吹捧之作的不是对联。人云亦云的炒现饭的不是好对联。
总之对仗工整、切事含蓄、生动活泼、耐人寻味的才是好对联。
在今天的会上我将我所作的对联向大家念几副县长,作为引玉之砖。
1、                        北京奥运会全中国得了五十个冠军,中国楹联诗学会征集嵌名联我作了十一副,选中了9副,被评为一等奖(略)
2、                        平时作的对联(附后)
最后,我还是将你们校庆我作的一副对联作为我今天讲话的最后赠联。
十载丰功,报国不忘民办教育当表率;
千秋伟业,读书牢记自强精神作先锋。
 
 

校址:湖北省通城县隽水镇宝塔大道558号 邮编:437400
报名热线:电话: 0715-4351709 13907244448(王校长)13886503378(汪园长)
网址:http://www.nezxxy.cn E-mail:intolzsf@163.com